..

发电

上了两天课我又来发电了(

所谓竞赛竞赛,两个字一个竞争,一个比赛。似乎竞赛天生注定就是那种“踩着别人的尸体过河”的环境。

而且竞赛似乎确凿是如此的:你水平高,你就是爷,你水平不行,那就哪凉快待哪去,什么问题,自己反思。不要批评什么社达氛围,就要社达,就要社达[em]e7028[/em]。金牌爷中爷,银牌爷,铜牌佬,省队牛,其他的就算了,“有手就行”

然而cz称,一个普普通通的csp-s一等奖在全国的比率是前10%~15%,noip则更不用提。所以若不考虑很多没有拿上S组一等奖的,甚至初赛都没有过的选手,就认为省一只是oi的起点,那他们的oi生涯可谓没有开始就结束了。当然,在xj这种地方,省一的水分还是很大的,比如我21年S组47分,5000+的排名都能拿一等奖。虽然noi2023st我也寄了就是、、、

回想十年前竞赛的黄金年代,那时拿个省一都可以降数十分,进省队直接约等于保送清华上交的时候,真是令人扼腕叹息。虽然奖项名额的扩充可以认为竞赛红利收缩的原因之一,但如此巨大的紧缩以至于银牌都只能去川大的话,就不禁令人思考学竞赛的风险了。

尽管noi扩充银牌数量从100枚到185枚增加了不少水分,但考虑到全国每年几万十几万的oier们浴血奋战冲进省队,最终参加noi的仅有250余人来看,如果十几万人抽出空余时间学竞赛只能争取50枚金牌的其中之一,甚至要冒牺牲巨量文化课时间的风险的话,那么这个竞赛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如果选手在赛场上只是因为少思考了一个点,打错了一个运算符/变量/指针,甚至因为逆天出题人的一肚子坏水而导致整个程序的崩盘,最终与梦想失之交臂,这是可怜还是可悲呢?今年洛谷的cz与wxy事件已经充分说明这件事了(洛谷水区《沪爷cz你必须身败名裂》)

就学习成本而言,一枚金牌可能比高考680还要难。加上前文所说的竞赛的不确定性,这竞赛就真的和鸡肋没啥区别了。再加之ccf推出的三分之一政策,声称要帮助弱校的信息学发展,然而这对选手却是非常不公平的。今年如果没有1/3的话一中6个省队应该是全占,但却愣是被兵二和八一分别拿走一个,导致hpy现在提到ccf就火大(

很多人往竞赛里砸了大量的时间,大量的金钱,到头来却一无所有。

kkk称,当前环境下请务必100%文化课。

今天在小区里碰见了硝酸老师,她说,我怎么着也得进个省队吧。

唉……

有人说,我在乎的不是能不能上好大学,我想要的只是一个拼搏和奋斗的青春。

然而现实是,你奋斗了,你努力了,可能不仅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因此失去很多。竞赛与天赋有没有关系,一直比“学习与天赋有没有关系”这个议题更加容易让人接受。似乎很多人都认为学习是靠努力和习惯的,但竞赛就比较特殊了。

中国人能为奋斗而奋斗的,历史上实在是罕见。学习,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,不是为了学而学。拜神是为了祈福,闲神是不养的。同理,学竞赛如果不能让你上好大学,学竞赛干嘛??闲的没事吗?

唉,竞赛。唉,oi。唉,高中生们。

lyc说,无所谓,他会进队。自信就是要抛开理性,自信即巅峰。

省队么……希望罢,也只能希望了。

中世纪的教会面对黑死病的肆虐时,也希望上帝给予救赎。

说实话现在感觉,宗教、迷信等是一种很强大的东西,具有科学无法具有的力量,能让人抛开思想,狂热地去做一件事。

人越是理性,就越偏向中庸。只有走了极端,才能激发出热血和疯狂。

“所以,祈祷吧,可以开始祈祷了。”